CL 131/6


理事会

第一三一届会议

2006年11月20-25日,罗马

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
第三十二届会议报告
2006年10月30日-11月4日,罗马

目录



需要理事会注意的事项

理事会在审查报告时不妨特别考虑第17、19、22、28、30、32、35段中的建议。

I. 组织事项

1. 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第三十二届会议于2006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在罗马粮农组织总部举行。出席本届会议的有委员会132个成员中116个成员的代表,粮农组织另外6个成员国、教廷、马耳他自治社的观察员,联合国5个机构和计划的代表,以及3个政府间组织和41个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观察员。本报告包含以下附录:附录A-会议议程;附录B-委员会成员;附录C-与会国家和组织;附录D-文件清单;附录E-主席关于特别论坛结果的概述。全体与会者名单可向粮安委秘书处索取。

2. 会议由即将离任的委员会副主席Søren Skafte先生(丹麦)宣布开幕,他感谢委员会成员和秘书处对即将离任的主席团所提供的支持。

3. 委员会鼓掌选举法国的Michel Thibier教授为2006-2007两年度的主席,莫桑比克农业部长Tomas F. Mandlate阁下,孟加拉国农业部秘书长Kazi Abul Kashem先生,瑞典常驻粮农组织代表兼大使Christer Wretborn先生,土耳其常驻粮农组织副代表Yüksel Yücekal先生为副主席。

4. 教廷与各国关系秘书长Dominique Mamberti阁下宣读了教皇的特别贺词,罗马市副市长Maria Pia Garavaglia欢迎与会者来到罗马对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进行中期回顾。总干事向特邀贵宾表示欢迎并发表了讲话。坦桑尼亚副总统Ali Mohamed Shein阁下,法国农业和渔业部长Dominique Bussereau阁下,利比里亚外交部长George Wallace阁下,加纳粮食和农业部长Ernest Akobour Debrah阁下,危地马拉粮食安全秘书长Andrés Botrán阁下,莫桑比克农业部长Tomas Frederico Mandlate阁下发表了讲话。

5. 委员会任命由比利时、巴西、布隆迪、古巴、捷克共和国、埃及、芬兰、印度尼西亚、日本、利比亚、圣马力诺、瑞士和美国的代表团组成的起草委员会,由Noel de Luna先生(菲律宾)担任主席。

6. 委员会欢迎俄罗斯联邦首次作为粮农组织的正式成员与会。

II. 特别论坛

7. 根据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承诺七及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粮安委)第三十届会议和第三十一届会议的进一步指导,举办了特别论坛进行多方利益相关者对话。

8. 多方利益相关者对话集合了委员会和由农民、渔民、土著人民、战胜饥饿联盟、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世界各地青年和妇女组成的100多个民间社会组织的代表以及政府间组织的代表。对话的结果见附件,即主席对于多方利益相关者特别论坛关于“一个没有饥饿的世界:实现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的进展和前景”的讨论结果的概述。

9. 特别论坛的与会者既没有商谈也没有同意主席的概述。因此,主席的概述对于委员会、其成员或民间社会或参加特别论坛的其他组织没有约束力。

10. 委员会一些成员强烈反对文件中使用“全球公益产品”一词,他们认为该词违反了《里约宣言》原则和其它国际环境协定,特别是关于国家对自然资源的主权。其他成员支持使用该词,他们认为该词系指整个世界从资源管理获取的利益和服务。

11. 在回答一些成员提出的问题时,秘书处指出,“粮食主权”一词在粮农组织没有公认的定义。该词提及国家对其人口的粮食供应进行管理的能力以便:(a) 发展本国农业生产,(b) 便于生产者进入当地、国家、区域和国际市场。

III. 评估世界粮食安全形 势

A. 结果和结论

12. 普遍关注的是,按当前的进度,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关于到2015年世界饥饿人数减半的目标将无法实现。新出现的威胁,特别是跨界动植物疾病和上涨的燃料价格,可能使饥饿和贫困加剧。需要采取新的灵活办法来应对新出现的这些威胁,实现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

13. 委员会感谢秘书处在编写该文件(CFS:2006/2)方面所做的工作,该文件描述了当前世界粮食安全形势、饥饿热点和特别是及时注重禽流感对粮食安全的日益增长的威胁。

14. 委员会注意到,全世界大约有39个国家需要外部粮食援助,在遭受旱灾的南部和东部非洲最为迫切。现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影响世界不同地区的许多国家,其中很多国家集中了大量穷人和粮食不安全人们。作出了值得赞扬的努力来控制该疾病的传播,这种机构间合作应当继续。

15. 委员会认为,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的生物燃料生产,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燃料需求提供可能的选择,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成为在一些区域减轻长期粮食不安全的一个手段。然而,需要对生物燃料所带来的多种挑战和机遇进行深入分析。

16. 许多成员建议,支持在《国家粮食安全范围内逐步实现充足食物权的自愿准则》用来作为国家政府和民间社会同饥饿作斗争及确保获得充足而健康食物的一个手段。他们还主张将自愿准则纳入粮农组织工作的主流活动。

建 议

17. 委员会呼吁采取紧急行动以便在短期和中期内解决粮食最不安全国家粮食不安全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以下建议:

政府方面:

粮农组织方面 :

所有有关各方 :

IV. 战胜饥饿国际联盟

18. 秘书处介绍了战胜饥饿国际联盟的起因和演变,该联盟根据2002年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五年之后的宗旨于2003年世界粮食日正式建立。粮农组织保持战胜饥饿国际联盟秘书处,促进由农发基金、粮食署、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和非政府组织组成的一个工作组。表明对建立95个国家联盟感兴趣,其中49个国家联盟目前已开始运作或者正在建立之中。

19. 委员会注意到国家联盟数量迅速增长及出现区域合作,联盟之间相联系及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成员们着重说明“2025年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无饥饿”举措是区域公众认识提高和合作的一个实例。他们强调这样一项举措如何可以作为区域战胜饥饿联盟的一个实例。他们要求粮安委监测和跟踪该项举措。

20. 国家代表团和区域小组发言重申支持战胜饥饿国际联盟。成员们提供了关于本国国家联盟是如何建立及开展工作的详情。他们的发言着重表明了情况的多样性。成员们还注意到,在根据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的承诺和直接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联盟方面,政府可以发挥重大作用。

21. 委员会强调,在国家联盟的协调、交流、宣传和能力建设方面,粮农组织可发挥重要作用。委员会鼓励设在罗马的联合国粮食机构和其他机构在国家和国际两级继续提供必要支持。许多成员认为,应当努力加强与其他现有实体的对话,关于资源筹集,避免同现有资源渠道竞争。

22. 成员们建议由粮安委负责监测战胜饥饿国际联盟。成员们还建议,粮农组织对战胜饥饿国际联盟的监测和评价最好置于粮安委的范围内。许多成员建议,战胜饥饿国际联盟秘书处应当对联盟定期进行评价并报告联盟的活动和影响。战胜饥饿国际联盟秘书处还将评估其在促进国家联盟方面的进展和业绩。成员们还支持关于通过资源筹措和资金筹集使战胜饥饿国际联盟日益自助的举措。秘书处注意到可从网站获取不同国家联盟的可比较信息。

23. 一些成员建议,今后在粮安委会议前夕举办与粮安委有关的国家联盟论坛。

24. 委员会赞扬了秘书处的报告,强调秘书处的作用对于继续成功地建立和发展国家联盟及战胜饥饿国际联盟作为实现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和千年发展目标的一个有益机制极为重要。委员会还要求进一步发展新的国家联盟。

IV. 其它事项

A. 国际土地改革和农村发展会议

25. 委员会感谢巴西慷慨主办国际土地改革和农村发展会议。

26. 委员会认识到土地改革和农村发展对于实现消除饥饿和贫困目标的重要性。在这方面,国际土地改革和农村发展会议的一项重大成就是使这些问题列入当前国际议程。委员会还强调了粮农组织通过各种手段,包括加强国家机构能力以及通过获取土地赋予妇女权力,在支持《宣言》的建议方面发挥重大而独特的作用。

27. 许多成员承认继续支持由粮农组织、农发基金和国际计划委员会组成的国际土地改革和农村发展会议联合工作组。一些成员认为,当前的粮农组织改革过程绝对不应当减少粮农组织关于土地改革和农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根据这种观点,他们指出粮农组织可持续发展部和农村发展司应当继续支持实施国际土地改革和农村发展会议。

28. 许多成员强调需要在全球、国家和地区各级建立一个多方利益相关者论坛,以便正如《国际土地改革和农村发展会议宣言》所指出的,使对土地改革和农村发展的对话、合作、监测和评价制度化。其他许多成员提醒谨防建立新的报告机构和论坛,指出粮农组织资源有限及这种机制和论坛可能给各国带来负担。他们建议各国在粮安委定期报告过程中报告自愿实施国际土地改革和农村发展会议建议的情况。

29. 许多成员还建议建立关于土地占有制和土地改革的一个数据库,汇集关于土地改革和农村发展政策的土地问题和最佳做法方面的信息。该数据库将利用性别和年龄分列数据。然而,一些成员指出他们无法支持这些建议。

30. 委员会建议农业委员会在其下届会议上审议国际土地改革和农村发展会议的建议,并酌情向粮安委提出建议供2007年粮安委第三十三届会议审议。

B. 任何其它事项

31. 委员会认识到粮食安全特别计划在一些国家的积极影响,强调了该计划作为南南合作的一个具体实例以及作为筹集资源的一个机制的重要性。

32. 委员会要求向粮安委第三十三届会议提交关于国家和区域特别粮食安全计划和粮农组织其他有关粮食安全计划的一份全面的文件。该文件还应当阐明粮农组织参与粮食安全计划,包括粮食安全特别计划,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实现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

33. 将在该项审议之后决定是否将特别粮食安全计划和国家粮食安全计划作为粮安委议程的一个常设议题。

C. 第三十三届会议的安排

34. 委员会同意在罗马粮农组织总部举行其第三十三届会议,具体时间由总干事与主席协商确定。

35. 委员会还建议,2008年委员会第三十四届会议尽可能与世界粮食日庆祝活动密切协调举行。

附 录A-议程

I. 组织事项

II. 特别论坛

III. 评估世界粮食安全形势

IV. 战胜饥饿国际联盟

V. 其它事项

附 录B

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的成员
(截至2006年11月3日)

附 录C-与会国家和组织

联合国及专门机构

政府间组织观察员

国际非政府间组织观察员

附 录D-文件清单

文件编号

标 题

CFS:2006/1

暂定议程和议程说明

CFS:2006/2

评估世界粮食安全形势

CFS:2006/3

对实现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的中期审查

CFS:2006/3 Sup.1

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后续行动:关于实施行动计划进展情况的综合报告

CFS:2006/3 Sup.2

七项承诺:中期进展评估

CFS:2006/4

粮农组织区域会议报告中有关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后续行动的摘录

CFS:2006/4 Sup.1

第二十四届粮农组织非洲区域会议(2006年1月30日-2月3日)报告中有关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后续行动的摘录

CFS:2006/4 Sup.2

第二十八届粮农组织近东区域会议(2006年3月12-16日)报告中有关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后续行动的摘录

CFS:2006/4 Sup.3

第二十九届粮农组织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区域会议(2006年4月24-28日)报告中有关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后续行动的摘录

CFS:2006/4 Sup.4

第二十八届粮农组织亚洲及太平洋区域会议(2006年5月15-19日)报告中有关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后续行动的摘录

CFS:2006/4 Sup.5

第二十五届粮农组织欧洲区域会议(2006年5月7-9日)报告中有关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后续行动的摘录

CFS:2006/5

战胜饥饿国际联盟

CFS:2006/Inf.1

拟议时间表

CFS:2006/Inf.2

文件清单

CFS:2006/Inf.3

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的成员资格

CFS:2006/Inf.4

代表名单

CFS:2006/Inf.5

欧洲共同体-权限声明

CFS:2006/Inf.6

主旨讲话

CFS:2006/Inf.7

总干事的讲话

CFS:2006/Inf.8

取消

CFS:2006/Inf.9

关于粮食安全特别计划作为粮安委议程中一个常设议题的建议

CFS:2006/Inf.10

综合粮食安全及人道主义阶段分类框架

CFS:2006/Inf.11

“国际土地改革和农村发展会议报告”摘录

附 录E-主席的概述

多方利益相关者特别论坛关于“一个没有饥饿的世界:
实现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的
进展和前景”的讨论结果

与会者遗憾地注意到,在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之后10年,虽然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在实现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方面没有取得进展。发展中世界人口有六分之一长期饥饿。必须加强努力以实现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并需要采用新办法。

经验教训有:

粮农组织在支持有关这些要点的国家政策及捍卫小农和渔民的作用方面采取行动,对粮食安全很有必要。

援助与投资小 组

与会者对全球农业投资减少表示十分关注。

他们强调需要:

还普遍认为需要:

对于技术援助没有充分针对当地技术和潜力表示失望。农民田间学校被作为如何促进自力更生,确立主人翁感及加强穷人可持续利用援助和投资的能力的一个积极的实例(尚待扩大)。提出的值得进一步审议的问题包括:a) 渔民有效参与渔业政策,b) 贸易自由化、生物燃料和转基因生物对贫穷人民生计的影响。

普遍认为应在政治和经济上大力支持粮农组织保持其在以下方面的重要作用:


土地改革及农村发展小组

与会者注意到,在世界土地改革及农村发展会议(WCARRD,1979)之后27年,土地改革及农村发展的良好土地政策仍然是社会凝聚、减少冲突、粮食安全、减轻贫困和环境恢复的必要条件。他们认为当前的一些主要挑战在于实施、需要筹集资源及政治决心。

经验教训有:

该小组参与者和许多发言人强调需要:

该小组的一些参加者和发言者还建议粮农组织及其伙伴考虑以下行动:

贸易与全球化小组

小组成员指出,提高小规模农业生产力水平对于实现减贫及通过农业带动的增长来加强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他们对于进一步贸易开放对这种改进范围的影响的意见差异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讨论增加保护作为支持生产力增长手段、粮食主权的相对利益、使农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情况的机制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确定了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许多作用: